吃下的苦,熬过的难,终有天会让我们闪闪发光。
这阵子,很喜欢董卿一句话:
“低级的欲望通过放纵就可获得;高级的欲望通过自律方可获得;顶级的欲望通过煎熬才可获得。”
这世上好像没有谁的成功,不需要通过煎熬来获得。
所以很多人都在拼了命地熬着苦难岁月。
而这其中,有些人已经足够煎熬,始终都不能获得成功,越努力却越失败。
仔细想来,其实这世上并不是所有努力都能走向成功。
时隔八年,《央视主持人大赛》再次开播,一如既往,很火。
火到什么地步呢?第一期节目就连续霸占好几条热搜,选手评委都得到一致好评,播出后都在期待着第二期。
观众眼里,这是真正的神仙打架节目,全程没有一点拖沓。
而且,很考验选手们真正的实力。
比赛难度堪称魔鬼级别,每个人上台都不会做过多自我介绍便直奔主题,3分钟的自我展示时间。
3分钟结束,立马进入90秒的即兴考核。
全程都是撒贝宁讲完后,选手们没有一点思考时间就开始作答。
结束之后评委直接打分,不留任何悬念。
还没等你反应过来,下一名选手就已经出场。
全程高能的节目,几乎窒息的节奏,让无数人直呼过瘾。
我们好像好久没看过这么真刀真枪比拼能力的节目了。
这些年来,我们看了很多其他节目,上来就是卖惨煽情。
等到真正比拼能力时,观众评委一把鼻涕一把泪,已经忽略了这本身是一场比赛。
这时惨痛经历盖过能力,成为了评分高低的依据。
说实话,变味了。
这档节目却告诉我们,这个时代拼的是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都是必备的,没什么好比的。
就拿邹韵来说,任职过四年驻外记者,与家人分离,在恶劣的环境下每天奔波。
之前美国遭遇飓风,她冒着高空坠物的风险,到前线去,在冰冷水里报道。
和她同行的,只有她一个坚持到了最后。
参赛的选手中,如她一般付出无数努力的不在少数。
但这些努力,都没得到展示,因为这是一个真刀真枪拼实力的节目。
反观我们生活,你会发现,我们悄然将努力与实力划上等号,很多人试图渲染自己努力的程度,以此掩盖实力的不足。可他们所谓的努力,或是间隙性努力,持续性懈怠,或是纯粹消磨自己瞎努力。到最后,以为走了很远,回过头来才发现,不过在原地踏步。努力是强者的谦辞,但在弱者这里,却成了一层遮羞布。我时常在他朋友圈里看到夜晚十点多乃至凌晨的公司景象。上班时间,我也能看到他端坐于电脑前,一刻不停地敲着键盘。然而,由于公司经济不景气,需要裁员时,第一个裁掉的就是他。
那晚送别宴的时候,酒过三巡,只见他喝高了,给我们讲了他在公司的日常有多勤恳。为了工作,聚会都不参加,游戏也不打,熬夜熬到掉发......在场其他同事也为其感到十分可惜,我们眼中,他确实很努力。可后来才知道,他的努力,只限于人们眼中所见,早到晚退,上班专心看着电脑。而他多数时间其实是在发呆,把工作一直拖延到下班才认真去完成。其余休息时间偶尔踌躇满志提升下自己技能,发发朋友圈给自己打打气,但大多时候都坚持不下来。同期跟他一起进公司的已经能独当一面时,他的业绩还一直垫底,优胜劣汰,自然淘汰了他。
《奇葩说》里陈铭说,尽力,就是你跑到终点后,还有力气坐下来喝茶聊天;拼命,就是跑到终点后直接送医院。那句“我已经很努力了”我听过很多人讲,包括有时我自己心里也会这么想。以为某天心血来潮去健身房挥汗好几个小时,以为某天看完一本书,以为某天工作到三更半夜等等就算是努力。不曾想,别人十年如一日坚持健身,每天坚持看书,除了工作每天只休息几个小时。说到底,我们不过是自我判断偏差,所谓的努力,只不过九牛一毛罢了。成功的人必定是努力的人,但努力的人不一定是成功的人。忙着社团里的工作,除了上课,基本上都待在社团里处理事情。很快,他的付出得到回报,当上了社长,但也变得更加忙碌。招新、带人、管理等等都亲力亲为,上课时间、休息时间都时常忙着处理社团的工作。社团在他管理下变得井井有条,可他的成绩却也一落千丈。每个学期末,补考的人群中总有他的身影,差点因此毕不了业。后来出来工作,才发现自己专业技能和经验被人拉开了一大截,别人收获一堆offer时,他还在苦逼找着工作。不可否认,他是很努力,累死累活地付出,只不过努力的方向偏了,便撞得满头是包。
几个小时后,蜜蜂仍然被困其中,而苍蝇已经全部飞走。原因是蜜蜂认定了有光的地方才是出口,便一个劲地往玻璃上撞。而苍蝇则是一个地方撞不出就换个地方撞,最终逃出瓶子。在不确定自己方向之前,或是大肆买着知识付费课程,或是嚼上几本不知所云的书籍,或是盲目扎入一个行业瞎努力......到头来,汗水泪水付出一大把,收获却少之又少,只能哀声哉道抱怨着命运不公。仔细想来,哪是命运不公,不过是我们一直都在做着无效努力,消磨身心直到感动了自己而已。去看看那个从文盲到如今已经出版五本书的网红奶奶也就知道了。奶奶姓姜,早年因为战乱,上没几天学就过上逃亡的日子,可以说是个文盲。
直到60岁的时候,在女儿劝导下,和女儿重回课堂听课,以此来排解心中思念。她坐在一群年轻人中间,一度自卑,所幸后来都坚持了下来。不上课的时间,就一边帮忙带娃,一边用外孙女的识字本练习。后来认识了很多字,阅读没什么障碍后,有了一个很坚定的念头,写故事。于是,她没日没夜地写,用不惯书桌,沙发、果箱等等就成了她写作的地方。为了写作,她可以凌晨三四点起床写,除了吃饭上厕所,都在写。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,倾注了无数心血,在76岁时出版了第一本书。普通人要写书,学习这么多东西,已经是很费劲的事情,可能到最后都一事无成。但就是这么一个曾经的文盲,靠着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努力,一件一件做成了。
翻开每一个强者的故事,总能发现:
成为强者的路,必然是一条很惨的路。
你看不久前拿下世界杯冠军的女排队长朱婷。
13岁接触排球那年,每天训练强度大到时常抽筋晕厥,梳头连手都抬不起来,身上满是伤痕。
而且穷到人家吃5毛的菜,她只能吃1毛钱的菜。
儿子2岁时丈夫病逝,她孤身一人到格力底层做起销售,全年都没休过年假。最辛苦的时候,她忙到回家都没力气洗漱,直接倒头就睡。因为看不见,训练时经常相撞,有人甚至门牙都被撞掉,脚指头指甲盖被撞开。他们没有国足那样优越的训练条件,所以训练之余还要为生计发愁,或给人按摩,或到街头卖唱。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人,他们所经历的惨,恐非我们所能及。他们懂的,只是确定自己的方向,然后默默付出行之有效的努力,完全不给自己留下任何懈怠的余地。
回头看看我们这代人,有了优渥的条件,却变得越来越不能吃苦。
当看着身边的人庸庸碌碌,自己也会随波逐流,舒舒服服过着日子。
哪天心血来潮稍微付出点努力便大肆宣扬,但在短期内看不到成效就懈怠了下来。
每当失败,我们总能以自己已经付出足够多了来安慰自己。
卖过的惨虽然能骗过自己和别人,但成绩,永远不会说谎。
你究竟有多努力,成绩会替你说话。
而好的成绩,不只看你付出多少,还看你比别人多付出多少,比多少人付出得更多。
其实,在这个时代,实力最有话语权。
所有的实力都源于苦行僧般的努力,而努力一定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。
我始终相信,吃下的苦,熬过的难,终有天会让我们闪闪发光。
不求我们每个人都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,但在那些我们累到不想再支撑下去的时候,希望我们都能硬着头皮扛一下。
因为这才是努力最原本的样子。
【声明:以上内容来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。如有侵权或不实,请及时联系小编删除。】